环江毛南族群众的绿色脱贫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张雷 蒋林林 2020-09-14

毛南族发祥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连日来热闹非凡,屯中男女老少齐聚村口,唱响毛南族民歌,表达脱贫致富的喜悦,歌唱如今的美好生活。民歌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叫“发瑞发央”,在毛南语中是“发财兴旺”“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意思。

  5年间,曾是国定贫困县和广西全区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环江,把贫困发生率从19.56%降到了2019年底的1.48%,人均纯收入翻了近两番,今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真正的“发瑞发央”。

  将青山变金山,森林覆盖率73.14%的林业大县环江,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让林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让生态经济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下南乡是毛南族聚居地,全乡1.8万人,其中98%以上为毛南族。这里山林环绕,古朴幽静,但青山同样隔断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2016年以前,下南乡南昌屯的莫云钦与丈夫、孩子、婆婆、哥哥一起居住在冬天透风、雨天漏水的泥瓦房里。除了夫妻二人做点零活,家里几无别的收入。

  丈夫曾在做工时被扎伤,从此身体孱弱,无法打工劳作。莫云钦扛起了养活全家人的担子。

  2018年,莫云钦被县里选聘为生态护林员,每年工资、补贴共计7500元,加上种植水稻、山林中种桑养蚕等,一年能收入3万元。今年年初,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一家人住进了3层的新楼房,过上了盼望已久的好日子。

  2016年以来,环江先后得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护林劳务费5547.7万元,带动近1.2万人实现脱贫。今年将继续选聘贫困人员担任生态护林员,全年将为3125个贫困家庭增收2750万元。

  

  12万亩油茶带动4000户脱贫

  千百年来,环江毛南族群众生活在“石头上的森林”中,“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

  改造石山,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成为环江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前几年,总投资3亿元、1.2万亩的现代特色林业(油茶)扶贫产业园落户环江。产业园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充分带动全县农户的发展积极性。

  依托产业园,全县已发展油茶12.2万亩,涉及种植户14300户,其中贫困户8204户,带动4083户毛南族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固脱贫。

  随着油茶种植面积扩大,环江建设了现代化油茶精深加工厂,已有4条智能化生产线,成为广西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茶油年生产能力1000吨以上的油茶加工厂。工厂的建立,使农民们的油茶果能够就近被不低于市场均价收购,并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绿水青山成脱贫靠山

  环江县大安乡金桥村左昌勇一家7口人,家中3个孩子正读大学。2019年5月起,夫妻俩到县里的木业公司“扶贫车间”务工。公司为二人安排了免费夫妻公寓,还为他们带来了7万多元的年纯收入,足够家庭开支。

  环江发挥速丰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全县百余家木材加工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约580人,帮扶他们年增收1000多万元。同时,还在几个大木材企业创建了12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180多人。

  此外,环江探索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林农积极参与种植生态经济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756人,人均收入2万多元。

  截至2020年5月,全县有桑园19.85万亩、“三特”水果13.17万亩、核桃17.1万亩、松杉118.63万亩、油茶12.2万亩。建成省、市、县各级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00余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户,参与特色经济林种植占了近95%。

  遍布环江山林乡间的特色林业产业,保住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本色,这份“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2019年,环江接待游客2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3.7亿元。


联系我们

天道酬勤 和而不同